0%

虚拟现实(VR)体验

HTC Vive 到手,我也好好体验了一把沉浸式虚拟现实,的确震撼,尽管目前好的内容还不是很多。真的世界变了,不提游戏,很多经验的教学,难以实作的实验,在沉浸式虚拟现实中都将被改写,人类获取另类的知识体系将变容易。体验,免除危险的体验模式,从未来迎面而来。我还是先讲述自己的个人体验感受,最后再说下虚拟现实以及相关技术分析。

虚拟现实

虚拟现实(Virtual Reality),又称虚拟实境,简单来说就是用电脑模拟一个虚拟世界,让人感觉自己完全置身于这个虚拟的世界当中,从而忘掉自己所处的真实世界。目前主要是通过对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欺骗,以及附加在头盔上的传感器来实现VR。

尽管离《黑客帝国》描述的场景距离还相当长远,但至少目前已经可以让人产生身在虚拟世界的幻觉了。尽管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:

  • 纱窗效应,因为屏幕离眼睛的距离近,所以可以看到点阵,但是可以忍受。
    • vive 和 rift 的单眼屏幕分辨率为: 1080 x 1200, 90HZ的刷新率,110度的视场。
    • psvr 的单眼屏幕分辨率为: 960 x 1080, 120hz刷新率。
  • 如果没有近视的人,那么看久了眼睛会难受,毕竟屏幕放得太近了,当然可以调整镜片的距离(牺牲视场)
    • 好处是,如果有轻度近视,那么不需要带眼镜也可以玩,如果一定要带眼镜,那么尽量选择度数浅些的眼镜
  • 线缆一不留意就会缠住自己【Vive的房间模式】
  • 如果在虚拟世界中身体处于运动状态,但是实际身体并没有运动下,会导致眩晕,尤其是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,出现场景移动或者漂移。

体验

当置身于场景进行互动的时候,你会很快忘记视野前的栅格,进入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异世界。

Hover Junkers

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{《Hover Junkers》},这是一款联机多人枪战的游戏,主要是驾驶气垫船分队互相射击。也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VR多人竞技射击游戏。直译为:漂浮掠夺客。目前还处于EA(Early Access)状态。

  • 好玩性: 高
  • 眩晕度: 轻微

玩家是在一辆漂浮的战车上游戏,游戏刚开始在休息室选择自己的角色,随后便会加载到战车上,在战车上他们可以随意走动,
也可以用手拿起左轮手枪、猎枪或其他枪支瞄准射击。玩家也可以驾驶他们的战车驰骋在大战场上,也可以捡起地上的木板、铁块碎屑装备在战车边上的凹槽位。游戏的中心环绕在掠夺四周的货物,这些货物可以拿来创造自己船上的掩蔽物,也可以换作游戏积分。当你遇到另一个竞争玩家时,迟早枪战就要跟着发生。当然你可以选择对战或是逃跑,甚至可以试着跟他们交换物资。

不过,我们几乎大部分人都是将其作为枪战射击的开玩,很少关注四周货物,只要发现有船,追靠近就射击,还有人甚至不关心分队,自己队的照打无误,不过这也和没有明显的分队标识有关系(v1.0.6已经好多了),但是要有人,凑个8个人,节奏就很紧张了,尤其是两人配合在一条船上。没有人的话,就没法玩了,目前还没有bot,只能和人打,有机器人的bot版本得等到 v1.1。加入同一team的人会在休息室里,不过其他人,只能看到一双手套和一副眼镜。如果不了解的人,还以为是手套眼镜乱飞,可以直接语音。

驾驶船只以及枪支的设计都充分的利用到了HTC Vive控制器的特性。

身临其境驾船

http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3960772/

《The Lab》

最后想说的是: Valve 的 《The Lab》

关键技术

虚拟现实(Virtual Reality),又称虚拟实境,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3D空间的虚拟世界,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,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,可以及时、没有限制地观察3D空间内的事物。虚拟世界的空间位置会随用户的移动而移动,低头看地,抬头看天,都会响应变化。

早在1935年Stanley G. Weinbaum的短篇科幻小说《Pygmalion’s Spectacles》描述了包括嗅觉、触觉和全息护目镜为基础的虚拟现实系统。

目前的虚拟现实眼镜主要使用到的关键技术如下:

  • 立体视觉(Stereopsis):使用正常的双眼看东西的时候,我们感觉到的物体是有深度和距离的。以前的显示头盔均可做到,但是他们是通过透镜让人感觉是5米开外的200寸的大屏。而VR头盔做的是相反,尽量让
  • 头部跟踪(Head track):对六自由度的头部运动进行跟踪反馈。早在2001年用于头部运动跟踪(6DOF)的TrackIR就是先驱,多用于飞行驾驶游戏,有超过100多个游戏支持。
    • 开源方案:OpenTrack
    • 在网上甚至可以搜索到开源硬件的解决方案:EDTracker,这也是oculus rift可以得以研发出来的土壤。
  • 室内定位(走动):
    • 惯性定位: 加速度+磁力计+陀螺仪(有漂移,据说放在脚部效果最好,3‰的精度,也就是走1km误差累计3m)
    • 基站定位:
      • 无线信号基站(Nanotron,DecaWave):至少需要三个基站(5-10cm精度,无漂移)。
      • 激光扫描定位(Lighthouse): HTC Vive采用,两颗激光发射器安置房间对角,激光束由发射器里面的两排固定LED灯发出,每秒6次。每个激光发射器内设计有两个扫描模块,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轮流对定位空间发射横竖激光扫描15×15英尺的定位空间。头盔和手柄上有超过70个光敏传感器。激光扫过的同时,头盔开始计数,传感器接收到激光后,利用传感器位置和接收激光时间的关系,计算相对于激光发射器的准确位置。同一时间内激光束击中的光敏传感器足够多,就能形成一个3D的模型。不仅能探测出头盔和手柄的位置,还可以捕捉到头盔和手柄的方向。